【BACELONA巴塞隆納散策】新城格拉西亞大道、新展區 & 蒙居易區:巴特略之家、米拉之家、精品街區、聖家堂、米羅美術館



優雅疏朗的新城區

怎麼也逛不厭的巴塞隆納,除了有尋寶趣味十足的古城區及優雅的蘭布拉大道之外,再往北延伸的 Urgell 地鐵站到 Gracia 地鐵站的 Passeig de Gracia 大道,沿路也相當好逛。

沿途可看到精采的巴塞隆納大學舊樓區、舒雅的格拉西亞精品街區燦麗的巴特婁之家 Casa Batllo、建築極為特別的米拉之家 Casa Mila 等,可說是近代建築設計博覽會!

新城區包括新展區及格拉西亞區,顧名思義就是由舊城拓展出來的新區域,所以道路及住宅環境規畫得相當好。
當初的建築師希望能規劃出一個有綠樹、有陽光、有空氣流動空間的良好居住環境。
因此當時巴塞隆納的上流人士們,都以在新城大道上有棟建築為豪,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我們走一趟新城區,就好像一趟建築巡禮。

新城區遊逛路線



Passeig de Gracia 格拉西亞大道~



新城規劃時,還特別規定馬路寬要20公尺,兩側的人行道各5公尺。當你走在格拉西亞大道時,會深深感受到這樣的規劃有多棒。路上的拼磚還可以是高第設計的圖樣,就連路燈都有足夠的空間展現其藝術性,做成隨時方便行人坐下來休息的行道椅路燈。
這條路上沿路精品店林立,包括西班牙老牌精品Loewe專賣店,最有趣的還是各家生活雜貨及家具設計店(例如 Vincon)。

巴特略之家 Casa Batllo

建築的光線與通風是透過建築內的天井,因此低樓層的通風及採光較差,高第為解決這個問題,讓低樓層擁有大片窗戶,越高樓層的窗戶則越小。

著名的巴特略之家,就位於巴塞隆納人口中的Manzana區。根據<巴塞隆納,不只高地>這本書的作者,Manzana是不諧和之意,因為連著的三棟建築,好比要相互競美,一棟比一棟奇異,各有風情。


紡織商巴特略1904年委請高第建一棟比隔壁的亞馬多爾之家更美麗的建築,高第也果然不負其望,以為民除掉惡龍的守護聖人聖喬治故事,建造出一棟純熟的建築之作。
走在格拉西亞大道,遠遠就可看到閃閃發亮的魚鱗狀屋頂,而白色的牆面則鑲上優雅的彩色拼磚,並以人骨柱配上淡雅的玻璃窗,整棟建築就像輕快又和諧的地中海波浪,令人為之傾倒。

最上層還特地設計了閣樓,以調節屋頂日曬的熱氣,頂樓再頂著彩瓷拼成的魚鱗狀屋頂及煙囪。

除了白天來欣賞其雅逸的色彩與線條外,也相當推薦找一天夜晚過來領略不同的風情。

米拉之家 Casa Mila 

米拉看了高第為巴特略所設計的公寓後,也希望自己婚後有一棟美美的家,因此特別請高第為他們規劃新家,而這也是高第所建造的最後一棟私人住宅。

這整棟建築不見任何直線,隨意的弧線造型,好似流動的波浪。尤其是由中庭望向整棟公寓建築,最能感受建築的線條美,這也歸功於建築的特殊結構設計,只採用柱子來承重,而不是笨重的承重牆。(雖然當時人們認為這是棟醜陋的建築,並謔稱為 La Pedrera (採石場)。
建築立面刻著 M,除了代表 Mila之外,也象徵聖母瑪利亞,並以玫瑰代表之,同時也是米拉夫人的名字 Roser。
目前米拉之家開放參觀,內部可看到公寓的室內設計,頂樓則闢為高第空間,詳細解說高第各棟建築之奧妙,屋頂平台可看到有如中世紀鐵甲武士的煙囪。


神聖家族教堂 ~ 聖家堂 Basilica de la Sagrada Familia

聖家族指的是耶穌、聖母瑪利亞、耶穌的父親聖若瑟。教堂正殿的地板上由左至右可看到代表耶穌的J、瑪麗亞的M、聖若瑟的另一個J。


聖家堂一開始是由一位書商波卡貝亞籌資建造的,希望能藉以宣傳聖家族的精神,讓信徒得以在此祈禱贖罪。因此這棟教堂又被稱為「窮人的教堂」(舊城區的海上聖母瑪利亞教堂則被稱為「人民的大教堂」)。

1882年聖家堂開始動工,一開始的建築師 Villars 花了一年的時間完成地下室就退出了,後來由高第接手。
一開始只是小型教堂,1889年聖壇地下室完工後,教堂突然收到很大一筆捐款,因此才決定擴大工程,打造成現在這座偉大的現代風格大教堂。


這座教堂可說是近代建築史上修建時間最長的教堂,期間也曾因西班牙內戰工程停止,1952年才又又復工。高地過世後,後來的建築師只能依照高第所留下的手稿、模型及原本的建築概念完成高第的設計,預計2026年高第逝世百週年才能完工。
工程資金一直是來自捐款,高第生前也曾挨家挨戶籌湊資金,目前的工程費用主要仍來自企業捐款及門票收入(所以只要參觀聖家堂,就對高第這棟偉大的遺作有所貢獻喔)。




為了能吸引更多的捐款,聰明的高第決定先建好引人注目的建築正面,也就是現在所見的「誕生立面」。

聖家堂整體設計為拉丁十字型建築,以聖經為主題,共分為三個立面:面向東方的誕生立面、面西的受難立面、面南榮耀立面。每個立面共有4座鐘塔,因此總共有12座,象徵耶穌的12位門徒。中心則建造高達170米的尖塔,代表耶穌,並在12座塔上裝上聚光燈,齊聚於耶穌塔上,象徵「上帝即是光明」。

高第看到老人拄著拐杖時,都是斜斜的,因此發現這是最棒的支撐角度。此外,高第的柱子不只可承重,還希望透過光線、色彩、動感,帶出生命力,並讓聖家堂內部宛如一座生氣勃勃的森林。

他還從大自然發現,只要結構精準,許多看似薄弱的幾何形,其實是非常堅固的,因此整棟建築可看到許多前所未見的巧妙幾何結構。



教堂中會看到各種動植物造型,熟知古今符號學的高第,以各種造型生動地表現不同意境:火雞代表虛榮、貓頭應代表智慧、海鷗代表救助、而貓則代表靈魂的得救。此外,教堂內支撐頂部的柱子就像一棵大樹,柱上還有一環環的樹節。



高第的聖家堂可說是一部石頭聖經,運用無數的石柱,讓人有種直達天聽,可碰觸上主之感。
誕生、死亡、榮耀這三個立面,分別代表著耶穌的三面向:地球人、人類救世主、與死後最後審判的主判者。
面東的立面有三個入口,中門(愛之門)上方有著白色和平鴿與T字的十字架,象徵著神將為世人帶來和平。愛之門底端一根分隔柱往上延伸,終點化成一顆彗星,上方則有天使報喜場景。純真的天使立於哥德式的玫瑰窗前,下方則是聖嬰、聖母瑪莉亞及聖約瑟夫,側面則為東方三博士朝聖像。另外兩座門分別為希望之門與信仰之門。這三個入口上方頂著4座高達107米的馬賽克彩雕拼柱,尖塔頂端就像是主教的皇冠,而柱身就像法杖般。
面西立面為後來的建築師根據高第的設計稿建造的,Subirachs改以鋼筋混凝土表現基督受難與死亡:耶穌被釘在十字架、赴刑場、死亡等,營造出充滿現代感的宗教場景。
最後的面南立面,預計以上帝榮耀為主題。

高第 Antoni Gaudi


在高第的建築中,幾乎看不到直線,高第認為直線是人為的,而曲線是自然的,他曾說過:「當尖銳的角度消失時,所有的物體都會顯露出飽滿的曲線。」
此外,高第也很重視光線與色彩,因為他認為:「當陽光由四面八方射入時,仿若天堂美景。」

高第從小就受風濕症之苦,後來進入建築學校就讀,但因家境的關係,讀了2年只能一面學習一面賺錢。後來高第終於有幸遇到他生命中的伯樂—紡織商奎爾(Eusebi Guell),出資讓高第自由發揮,設計出一棟棟曠世巨作。後來高第的近親過世後,他搬到聖家堂附近就近工作,生活簡樸,全新投入教堂的建造工程。不幸1926年6月7日在高第前往教堂的路上,被電車撞倒身亡,當時無人認出這位曠世奇才,還以為是流浪漢送到窮人的醫院,後來才被聖家堂的神父找到,享年74歲。當時上萬名哀悼者在街上悲送這位偉大的建築師入葬聖家堂內。

奎爾公園





高第資助人奎爾要求高第建造一座花園社區,不過後來因為地處位置過於偏僻,這個案子並沒有成功,只完成了3棟別墅,其中一棟因沒人購買,高第自己買下居住,現改為高第故居博物館。
奎爾後代將公園賣給市政府,成為人人可參觀的美麗園地,園內隨處可見令人驚歎的抽象藝術品。

蒙居易居遊逛路線




加泰隆尼亞藝術博物館 Museu Nacional d'Art de Catalunya


1929年萬國博覽會的國家宮改為藝術博物館,1934年開放大眾參觀,內收藏豐富的加泰隆尼亞藝術文物,包括羅馬、文藝復興、當代作品及各地的宗教藝術。
此外,這裡還是眺望市區的好地方,而廣場前的神奇噴泉,夏季晚上常有精采的噴泉音樂表演。

米羅基金會 Fundacio Joan Miro

嘿~ 在看我嗎?
這是米羅的好友約瑟夫路易塞特(Josep Lluis Sert)所設計的純白色建築,為全球最完整的米羅收藏館,除了繪畫之外,雕塑、織品創作等,屋頂還有戶外展覽區。
由於基金會位於蒙居易山區,在山區背景與藍天白雲的襯托下,益顯米羅作品的自由無拘。


米羅(Joan Miro)
在我眼裡沒有什麼是純抽象的,它們總是代表著某種東西。

誕生於金飾工藝家庭的米羅,17歲就立志要當畫家,但卻得不到家人的支持,後來因精神衰弱而到加泰隆尼亞鄉間養病,這段期間再次確認自己想要從事藝術工作的決心,終於說服父親,再度進入畫室學習,這段期間受到野獸派與立體派風格的影響,後來也曾在巴黎開過畫展,但並沒有受到很大的迴響,傷心回到巴塞隆納後,開始以立體派手法將養病期間的鄉間風光納入創作中,其中一幅《農場La Masia》被海明威買下後,米羅的名聲才逐漸傳開來。


1921年米羅來到巴黎之後,受到超現實主義的影響,開始以超現實的各種符號語言表現,作品力求單純,訴說出夢幻與現實之間的各種意念。二次世界大戰讓米羅的創作主題轉以音樂與自然,此時期的星座系列即是米羅的代表作之一,後來米羅進而運用女人和鳥、日月星辰,幽默又充滿詩意的表現各種意境。
欣賞米羅的作品時,總能讓人隨著米羅歡笑、舞蹈、飛翔。

米羅作品尋蹤…
西班牙廣場附近的米羅公園,高高豎立著米羅著名的《女人與鳥》(Dona I Ocell)雕塑(1982);
市政廳(Ajuntament)院子內有著《女人》(Dona),這是米羅1983年的創作;
河渠口市場附近,蘭布拉斯大道上的Placa de la Boqueria廣場中央之彩拼馬賽克(Mosac de Mir)也是米羅的代表作。

西班牙村

這是萬國博覽會時的西班牙館,西班牙17個自治區的建築風格與村落景緻,全都可在蒙居易山區的西班牙村欣賞。此外村內還有30多位藝術家與西班牙傳統手工藝師,讓來訪的遊客手工打造自己的皮帶或項鍊等,另也可在村內的餐廳晚餐及欣賞佛朗明哥舞。

You Might Also Like

0 意見